报丧、哭丧

人寿终时头忌东向。气绝,梳头、洗脸、净身、更衣。寿衣一般为三套领,即单衣、夹衣和棉衣,穿好后不系纽扣。尸体南向设灵床,头前设供桌、长明灯,香火不断。近服者戴孝。农村一般扎灵棚、摆灵位、大门两旁落白条,请厨师做菜招待来客和帮忙者。

报丧,一般由长子女或近亲到本族长辈亲友或外祖母家报丧,告之死者亡时时辰和拜祭出殡日期。亲戚朋友送花圈,瞻仰遗容,进行悼念。子女守灵同哀。农村仍沿袭在亲卒二日内的早、中、晚送浆水,二日晚送盘缠,焚烧纸马和纸钱的丧俗,城镇已废除。

殡期一般为三日,(不满30岁死者称少亡,殡期不超2日,在外死者尸体不得入宅)。农村丧仪典礼(称追悼会)由村委红白理事会主持,举行向遗体告别。火化前用白布裹尸。发引时,哀子灵前摔碗,女眷启后痛哀。火化时,哀子要挑选较好的骨灰盒盛骨灰。火化后,把骨灰盒存放纪念堂、公墓或在本族茔地深埋,留一小坟堆,坟上插花圈。次日黎明,哀子逐户至助忙者和赠仪人家叩门呼谢。然后带祭品至墓祭奠(称圆坟)。葬后作五七、百日坟(百日坟后由耕作者将坟堆铲平)。届时,携祭品、纸箱、柜、冰箱、彩电、摇钱树(纸制品)等,赴墓前焚烧致哀。服期三年内须上午奠祭、不贴春联。境内部分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徒按教规、教义举行葬礼。

哭丧是民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俗。死了亲属,妇女不用力哭丧,被视为不孝。尤其是出嫁的妇女回娘家哭丧,更是形成了特色。往往远在娘家村外就开始哭,拖长声音,如唱如吟,一直哭到家门口。越是关系亲近的人,哭起来越是情真意切,痛之深,情也哀,哭者哀欲绝,不能自休。哭死者生前的种种好处,和今后没有亲人的苦况。这种哭还往往勾起对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悲苦的诉说,所以一发而不可收,虽经再三劝阻,还情犹未尽,欲止不能。这类哭,一般都比较长,哭的内容十分丰富,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。其目的既为了抒发悲痛之情,也是为了让娘家村里人知道。

发表评论